自從鴻海集團接手夏普之后,可以說,一直以來日本引以為傲的面板業正式走下神壇。前有韓系三星、LG兩大強勁對手,后有中國大陸的京東方、華星光電等面板廠一步步逼近,再加上夏普落入鴻海之手大有反戈的形勢,日本面板業僅剩下JDI以及JOLED兩家苦苦支撐。而中國早已成為全球最大液晶面板需求市場,國產屏幕的崛起顯得尤為重要。
11月底,京東方在合肥總投資400億元建設的10.5代TFT-LCD生產線正式完工,將主要用于生產65英寸以上8K超高分辨率的液晶面板,滿足彩電對超大尺寸、超高分辨率屏幕的需求;幾乎是同時,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第11代TFT-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生產線(G11項目)正式開工,這也是海信集團和TCL集團達成的戰略合作。我國顯示產業的突破性進展也引起了競爭對手的關注。
2016年7-11月國際市場面板價格數據 | |||||||||
Size |
Resolution |
July. |
Aug. |
Sept. |
Oct. |
Nov. |
Change |
Growth |
|
32″ Open Cell |
HD |
High |
$63 |
$73 |
$77 |
$79 |
$78 |
-$1 |
-1% |
Typical |
$60 |
$70 |
$75 |
$77 |
$76 |
$0 |
0% |
||
Low |
$57 |
$67 |
$72 |
$75 |
$73 |
$0 |
0% |
||
40″ 60Hz Open Cell |
FHD |
High |
$97 |
$105 |
$120 |
$135 |
$145 |
$10 |
7% |
Typical |
$94 |
$103 |
$115 |
$130 |
$140 |
$10 |
8% |
||
Low |
$90 |
$100 |
$110 |
$127 |
$135 |
$10 |
8% |
||
43″ 60Hz Open Cell |
FHD |
High |
$103 |
$112 |
$128 |
$143 |
$150 |
$7 |
5% |
Typical |
$100 |
$110 |
$125 |
$138 |
$148 |
$10 |
7% |
||
Low |
$97 |
$107 |
$118 |
$133 |
$140 |
$10 |
8% |
||
49″ 60Hz Open Cell |
UHD |
High |
$138 |
$143 |
$150 |
$163 |
$173 |
$10 |
6% |
Typical |
$135 |
$140 |
$147 |
$160 |
$170 |
$12 |
8% |
||
Low |
$131 |
$135 |
$143 |
$155 |
$165 |
$12 |
8% |
||
55″ 60Hz Open Cell |
UHD |
High |
$194 |
$195 |
$197 |
$205 |
$215 |
$10 |
5% |
Typical |
$186 |
$189 |
$191 |
$197 |
$210 |
$12 |
6% |
||
Low |
$182 |
$185 |
$187 |
$191 |
$205 |
$13 |
7% |
數據來源:IHS Automotive
2016年,下半年,全球面板價格普遍上漲,對彩電行業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。據市場研究機構IHS公布的最新11月面板報價顯示,包括40英寸、43英寸、55英寸、65英寸等中大尺寸電視面板單月大漲10美元,平均漲幅高達5~8%。累積計算,下半年電視面板價格漲幅超過50%。
尤其是在國內電視市場,本身就因為價格戰的普遍存在,智能電視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,而上游面板的價格上漲進一步增加了電視的成本,以至于不少電視廠商紛紛漲價來保證基本的利潤空間。
對于一臺電視來說,單純屏幕部分基本上就占了電視總成本的70%甚至更多,正因如此,全球面板市場的變化也會帶動非彩電市場的變化。可以說,掌握了面板市場也就掌握了智能電視市場的命脈。
連筆者都能明白的道理,作為一個彩電企業的領導者,應該早就知道這個道理。TCL已經計劃在深圳建世界最大規模的液晶面板新工廠,其中,三星也為其投資21億元,出資比例約為10%。
鴻海-夏普計劃在廣州建面板廠
而今年大手筆收購夏普之后的鴻海集團,已經證實將在廣州建設大型液晶面板工廠,投資總額可能超過480億元。在鴻海接手夏普之前,夏普一直深陷虧損泥潭,幾乎沒有足夠的財力來進一步發揮自己在液晶面板上的技術優勢。而鴻海也正是看中夏普的面板技術才砸下重金,必然也會將夏普液晶技術的競爭力充分發揮出來。
OLED顯示技術基本結構
然而,從面板技術來說,與液晶面板對立的一邊,OLED支持者陣營越來越壯大。尤其是到了2016年下半年,三星、LG逐漸關停了不少液晶生產線,LG作為OLED的技術代表,即使完全放棄液晶面板也不會讓人意外,而三星在電視上幾乎還沒有正式的OLED產品面市,這種舉措難免會讓人猜疑其將轉投OLED陣營。
但是我們都知道,在手機上一直使用Super AMOLED屏幕的三星在電視上卻一直沒有投入到OLED的懷抱。2015年,呼聲最高的猜測2016年的三星電視將為OLED電視,不過三星最終以量子點電視驚艷了所有人的眼球,是意外也是驚喜。
三星將量子點電視的特性發揮到極致,展現更完美的色彩。而且前不久,三星出資收購了量子點顯示之父QDVision公司,也進一步證明,三星雖然弱化了傳統液晶面板,但下一個重點依然是量子點,而非OLED。
創維&京東方聯手打造國產自主OLED電視
而在國內,創維則是OLED的最忠實信徒,堅信OLED才是電視面板的未來之選。11月中,創維聯合京東方、海思推出了中國首款自助OLED電視,一舉打破中國本土彩電業缺乏OLED上游面板自主知識產權,而不用依靠韓國LGD的技術受制于人。
反觀日本這邊,夏普的分離出去,讓日本面板業大大受挫,而一直被外界看好的OLED則成為了他們下一個發展的重點,畢竟傳言下一代iPhone 8也將采用OLED屏幕,在爭奪蘋果訂單的同時發展OLED電視面板,簡直一舉兩得。
據了解,作為全球最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廠商之一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,決定把索尼和松下OLED面板研發部門的“JOLED”公司收歸旗下,將智能手機、車載液晶面板以及電視OLED面板作為今后的發展主力方向。
中日韓三方對OLED的未來都有非常忠實的支持者,當然,依然也有對OLED持保守態度的廠商,比如堅持量子點的TCL、三星,都是對OLED取代液晶面板持保留態度。正如當初液晶與等離子電視的對決,最終幾家歡喜幾家愁,液晶與OLED究竟會不會落到這樣的結局呢?
從目前的形勢來看,OLED與液晶電視兩邊的陣營都不相上下,尤其是量子點材料的出現給液晶面板增加了競爭力。如今OLED面板良品率和壽命問題已經被上游供應商幾乎完美解決,但這樣就真的能夠取代液晶電視了么?筆者同樣持保留態度。
很現實的問題,盡管OLED良品率問題解決了,但是OLED電視的價格依然高居不下,這是時間問題,等OLED成本降下來的時間里,誰也說不準液晶技術又會發生怎樣的變革。正如現在的量子點與OLED的對壘,在形態、光控等方面OLED有著絕對優勢,但在色彩上量子點甚至還勝過OLED。
量子點材料可以電致發光
更重要的是,量子點顯示材料理論上是可以實現電致發光,能實現和OLED類似的效果,所以說,目前來看OLED電視成本降下來還沒那么快,至少在中低端市場,液晶面板依然會是主導。如果說到未來,量子點電致發光的完美形態或許能成為OLED的競爭對手,至于液晶,要說被取代,為時尚早。
所以說,2017年無論中國大陸、中國臺灣、韓國以及日本各方面板業務的競爭會加劇之外,液晶VS OLED的戲份必然也會相當充足。例如京東方等一些大陸面板提供商基本上奉行液晶、OLED雙線發展,既能抓住現在又顧到未來,似乎也是目前比較保守的做法。
雖然筆者不完全贊同OLED完全取代液晶的說法,但是對于彩電企業來說,完全拒絕OLED也不見得是明智之舉。
關注我們
公眾號:china_tp
微信名稱:亞威資訊
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
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