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一個市場,都不會支持單邊上漲的行為。始自去年下半年的面板漲價,至今已連續10個月了。雖然勢頭還在延續,但從海信、創維、TCL、樂視、小米等品牌的反應來看,這種單邊上漲已經是強弩之末了。
第一季度,中國彩電市場新增了兩個小伙伴:愛芒果和雷鳥。但發布的新品卻在大幅減少,奧維云網數據顯示,線下新機型僅為157個,相比去年減少了47個。線上新機型僅為165個,比去年減少28個。
和諧只是畫的一張大餅
誰都明白賺長久的錢的道理,但經歷長久低迷之后,一旦市場的天平向你這邊傾斜時,你也會沉浸在賺錢的快感中而不能自拔,很難理智地做出維穩的決定。
所以就有了周期性行情,一低迷就是數月甚至數年,而一漲價也是以連續數月或數年的方式呈現?,F在的液晶面板市場,正在經歷這樣的波動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持續漲價的行情已有十個月了。而這種態勢,在液晶面板廠商看來,還將持續下去,因為又不少的面板企業已經在造勢今年面板供應緊張了,比如友達。而京東方最近公布的第一季度暴增業績,及股價走勢也顯示面板行業處在好光景中。
出現這種報復性反彈的情況并不難理解,因為在此之前,液晶面板企業經歷了長期的低迷,包括曾經作為TCL集團現金奶牛的華星光電的毛利率甚至降至5%的水平。
雖然有的面板銷售人員對現在這種單邊上漲的行為苦惱,因為不知道這種好日子什么就會戛然而止。但似乎并沒有找的合適的辦法去緩沖這種緊張。
而整機廠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,去年可能一些拿貨較少的整機廠商面臨的壓力更大一點,而今年面板漲價明顯影響到大電視廠商的利益。而來自市場端消費者對漲價一事的強烈抵觸,也讓電視品牌廠商左右為難。
原本想打造和諧的生態產業鏈環境,但由于面板漲勢不止,這種遠景被現實打破了。于是,2017年彩電新品數量出現了戲劇地下滑,線下新機型僅為157個,相比去年減少了47個。線上新機型僅為165個,相比去年減少了28個。
市場不感冒倒逼電視廠商反擊
這說明,面板漲價引發的連鎖反應顯現,整機廠商用行動表示不再妥協忍讓。
事實上,今年還有兩個互聯網品牌愛芒果和雷鳥加入了戰局。但是即便是擁有海信、創維、TCL、長虹、康佳等眾多彩電制造品牌,樂視、小米、微鯨、PPTV等眾多互聯網品牌,還有三星、索尼、夏普等眾多外資品牌在內的彩電陣營,依舊沒有心情給大家帶來更多新品。
這說明了兩點:其一,現在的彩電企業缺少概念,導致可以擺上臺面上的新品并不多。
去年HDR、曲面、量子點、OLED等造勢很足,今年至今為止基本都是老概念繼續傳播。只有面向海外市場的海信打出了高畫質、高顏值和高體驗的新一代超高畫質電視新品,三星推出了QLED電視,其他電視的概念都沒有搶眼之處。
比如今年就有不少企業發布的彩電新品中有了人工智能這一功能,雖然我們知道長虹是最早在彩電圈推廣人工智能概念的,但這兩三年參與的企業很少,它們都重心放在HDR、曲面等技術概念宣傳上,但無奈效果不是很好,今年才被很多企業作為重點進行推廣,這也說明現在的彩電業是欠缺概念的。
其二,由于漲價,導致不少消費群體的消失。
在《就說家電》先前撰文中,就有不少消費者明確表示電視漲價了就不買了的態度,而且持有這種消費思維的消費者的比例并不在少數,這一現象需要引起品牌廠商的注意。
電視消費需求的轉弱,導致品牌廠商也沒有信心推新品。以至于今年第一季度,彩電出現銷量嚴重下滑的走勢。而包括國內一線彩電廠商在內的月度數據表現均不太理想。
面對雙重壓力的整機廠商,無奈只有去倒逼上游面板廠商。春季新品數量的減少,只是一個開始,如果緊張的供求關系還是得不到有效解決,那么第二季度乃至未來的第三第四季度,彩電新品的數量仍不樂觀。如果面板廠商不做有效的主動緩解,那么等待面板廠商的只有新一輪的低迷。
關注我們
公眾號:china_tp
微信名稱:亞威資訊
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
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